在日常生活中,煮水的鍋、水壹、杯子等時常會出現(xiàn)一層水垢。這層水垢是什么東西呢?它又是怎么來的呢?
水垢的形成

一般來說水中鈣鹽、鎂鹽含量較高的都容易形成水垢。這是由于碳酸鈣、硫酸鈣、硅酸鈣、硅酸鎂等微溶鹽的溶解度比較小,且容易在高溫傳熱部位達到過飽和狀態(tài)形成結(jié)晶析出,在水流速度小或傳熱面較粗糙時,沉積于器皿上形成水垢。
常見的水垢處理法
1.利用離子交換/石灰軟化法將水中的垢離子去除。
2.通過輸送二氧化碳或酸,降低水中的pH值,穩(wěn)定重碳酸鹽。
3.使用阻垢劑。
阻垢劑的使用原理
阻垢劑能快速分散水中的難溶性無機鹽,阻止或干擾難溶性無機鹽在金屬表面的沉淀、結(jié)垢,維持金屬設(shè)備的良好傳熱效果。
其除垢能力可提高熱交換效率,減少電能或燃料的消耗;在水處理中還可以起到減排,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效果。